鑒賞
“午夢初回,卷簾盡放春愁去。”春天的天氣,催人欲睡,詞人午后醉入夢鄉(xiāng),醒來后,又覺室內(nèi)異常清靜,空氣似乎凝滯了一般。這種環(huán)境,使人愁悶。于是詞人打起簾子,明媚的陽光伴隨清新的空氣涌入室內(nèi),心情為之一暢。“卷簾盡放春愁去”。春愁乃無形之物,簾兒一卷,它竟象鳥兒一樣被放了出去。
這句寫得富有特色,作者成功地賦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覺。“晝長無侶,自對黃鸝語”。寂寞的詞人,只有與黃鸝相對而語,將寂寞之情緒卻寫得趣味悠然,惱人春色日初長,在長長的白天里,詞人沒有詩朋酒侶,極感無聊。黃鸝而可與語,真奇想也。這一是烘托出無侶之孤寂,另外反映出閑愁之仍在,前面所謂“盡放春愁去”,其實并未放盡。詞情宛轉(zhuǎn),妙在含蓄。
由于春愁難排,更由于無人與語,詞人遂移舟訪友,很自然地過渡到下闋。“絮影蘋香,春在無人處。”詞人已離開室內(nèi),融入大自然的懷抱。暮春時節(jié),柳絮紛飛,在陽光映照下,境界極美。在那飄著絮影、沁著蘋香的地方,自然充滿了春意。著意尋春春不見,原來春天卻在這里。詞人一腔喜悅溢于言外。至此,那無盡春愁,才真正被放了出去。
“移舟去。未成新句,一硯梨花雨。”結(jié)筆寫出訪矣氏花園。“移舟去”,寫得閑婉。詞人只抓住園中一個景物——碩果軒旁的大梨樹一株;只寫一樁雅事——樹下題詩。正當(dāng)他和園主人醞釀構(gòu)思,可是詩句未成,突然下起雨來。
周晉簡介
宋代·周晉的簡介
周晉(生卒年不詳),字明叔,號嘯齋,其先濟(jì)南(今屬山東)人,自祖秘起寓居吳興(今浙江湖州)。晉于紹定四年(1231)官富陽令。嘉熙末淳祐初,為福建轉(zhuǎn)運(yùn)使干官。累監(jiān)衢州、通判柯山。寶祐三年(1255),知汀州。晉富藏書,工詞。詞作多散佚。《絕妙好詞》卷三載其詞三首,分別為《點(diǎn)絳唇》,《清平樂》,《柳梢青》。
...〔 ?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詩(3篇)〕猜你喜歡
- 黃云萬里動風(fēng)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
- 長記曾攜手處,千樹壓、西湖寒碧。
- 一聲梧葉一聲秋,一點(diǎn)芭蕉一點(diǎn)愁,三更歸夢三更后。
-
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。為賦新詞強(qiáng)說愁。
出自 宋代 辛棄疾: 《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》
-
多情卻被無情惱,今夜還如昨夜長。
出自 金朝 元好問: 《鷓鴣天·候館燈昏雨送涼》
- 一叫一回腸一斷,三春三月憶三巴。
- 恰如燈下,故人萬里,歸來對影。
-
九州生氣恃風(fēng)雷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
出自 清代 龔自珍: 《己亥雜詩·其二百二十》
- 多情卻似總無情,唯覺樽前笑不成。
- 人老去西風(fēng)白發(fā),蝶愁來明日黃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