拐子馬

詞語解釋
拐子馬[ guǎi zǐ mǎ ]
⒈ ?亦稱“拐子陣”。亦稱“拐子馬陣”。
⒉ ?古騎兵陣法名。選用精銳騎兵為大陣的左右翼,相互支援,用以進擊或拒守的陣形。一說為用以沖鋒陷陣的以韋索貫連的人馬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稱“拐子陣”。亦稱“拐子馬陣”。古騎兵陣法名。選用精銳騎兵為大陣的左右翼,相互支援,用以進擊或拒守的陣形。一說為用以沖鋒陷陣的以韋索貫連的人馬。
引宋 曾公亮 《武經(jīng)總要·東西拐子馬陣》:“東西拐子馬陣為大陣之左右翼也。本朝西北面行營拐子陣并選精騎,夷狄用兵每弓騎暴集,偏攻大陣,一面捍御不及,則有奔突之患,因置拐子陣以為救援。”
《宋史·岳飛傳》:“初, 兀朮 有勁軍,皆重鎧,貫以韋索,三人為聯(lián),號‘拐子馬’。”
《大金國志·熙宗三》:“兀朮 自將牙兵三千,往來為援,皆帶重甲,三人為伍,貫韋索,號‘鐵浮屠’,每進一步,即用拒馬子遮其后,示無反顧;復(fù)以鐵騎馬左右翼,號‘拐子馬’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八四回:“皂雕旂展一派烏云,拐子馬蕩半天殺氣。”
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拐子馬不始于女真》:“《宋史》謂 金 人善用拐子馬……按《晉·載記》:穆帝 時 燕 慕容恪 擊 魏 主 冉閔,擇 鮮卑 善射者五千人,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陣而前,遂破 閔。則古時已有為之者。”
國語辭典
拐子馬[ guǎi zi mǎ ]
⒈ ?金兀術(shù)的勁軍。因?qū)⑽溲b后的馬隊,每三人連成一個作戰(zhàn)單位而得名。
引《宋史·卷三六五·岳飛傳》:「兀術(shù)有勁軍,皆重鎧,貫以韋索,三人為聯(lián),號『拐子馬』。」
分字解釋
※ "拐子馬"的意思解釋、拐子馬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(wǎng)-成語大全-成語故事-成語接龍-成語造句-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(guān)詞語
- yā zǐ鴨子
- xiǎo huì zǐ小會子
- xiē zǐ些子
- zǐ mù子目
- èr mǎ二馬
- luó mǎ羅馬
- zhǒng zi種子
- tiān mǎ天馬
- tù zǐ兔子
-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
- shí zǐ石子
- duì hé zǐ對合子
- shí èr zǐ十二子
- zǐ yī子衣
- yín huì zǐ銀會子
- mǒu zǐ某子
-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
- zhèi xiē zǐ這些子
-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
- duì duì zǐ對對子
- mǎ lì馬力
- rì zǐ日子
- yuè guāng mǎ月光馬
- bǎi èr zǐ百二子
- chóng shēn zi重身子
- mǎ bā èr馬八二
- mǎ kè馬克
- xué zǐ學(xué)子
- zhuō zǐ桌子
- bǎo mǎ寶馬
- dú mù zǐ犢木子
- cè mǎ策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