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統(tǒng)

詞語解釋
一統(tǒng)[ yī tǒng ]
⒈ ?統(tǒng)一國家。
英unify a country;
引證解釋
⒈ ?統(tǒng)一。多指全國統(tǒng)一于一個政權(quán)。
引《管子·五行》:“以天為父,以地為母,以開乎萬物,以總一統(tǒng)。”
尹知章 注:“總持其本,以統(tǒng)萬物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海內(nèi)為郡縣,法令由一統(tǒng)。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審舉》:“今普天一統(tǒng),九垓同風。”
明 黃元吉 《流星馬》第一折:“方今寰區(qū)一統(tǒng),都來進貢。”
⒉ ?猶一并,一齊。
引孫中山 《黨員須研究革命主義》:“本總理自當將吾黨事和國事,一統(tǒng)盡力做去。”
沙汀 《一個秋天的晚上》:“因為一次頗為別致的示眾,它把全市的男婦老幼,一統(tǒng)召集來了。”
⒊ ?猶一樁。指一個整體。
引明 王守仁 《傳習錄》卷上:“問:‘釋氏於世間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著,似無私心,但外棄人倫卻似未當理。’曰:‘亦只是一統(tǒng)事,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。’”
清 陳確 《與劉伯繩書》:“即心即性,即學即道,是一統(tǒng)功夫。”
⒋ ?表數(shù)量。用于碑碣,猶一座。
引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打一統(tǒng)法帖碑,去向京師賣。”
元 李壽卿 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“我久已后索與他蓋一所設(shè)像的祠,建一統(tǒng)紀節(jié)的碑。”
⒌ ?漢 代《三統(tǒng)歷》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為一統(tǒng)。
引《漢書·律歷志》:“終天之數(shù),得八十一,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乘之,為八百一十分,應(yīng)歷一統(tǒng)千五三十九歲之章數(shù)。”
國語辭典
一統(tǒng)[ yī tǒng ]
⒈ ?全國由一個政府統(tǒng)治而不分裂。
例如:「中國一統(tǒng)」。
⒉ ?一齊。
引《老殘游記·第一九回》:「再賭一場,一統(tǒng)算帳。」
⒊ ?一座。
引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·第二折》:「我久以后索與他蓋一所設(shè)象的祠,建一統(tǒng)紀節(jié)的碑。」
元·劉時中〈端正好·眾生靈遭磨障套·尾聲〉:「立一統(tǒng)碑碣字數(shù)行,將德政因由都載上。」
⒋ ?古代歷法以一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(tǒng)。
引漢·王充《論衡·譋時》:「積日為月,積月為時,積時為歲,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(tǒng)。」
分字解釋
※ "一統(tǒng)"的意思解釋、一統(tǒng)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(wǎng)- 成語大全-成語故事-成語接龍-成語造句-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(guān)詞語
- yī bù一部
- yī wù一物
- yī yè一夜
- yī xīn wú èr一心無二
- yī dù一度
- yī tóu一頭
- yī tiān一天
-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氣
-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經(jīng)
- yī piàn一片
- yī lù rén一路人
- yī qiè一切
- yī fēn一分
- yī huì er一會兒
- yī jū一匊
- luàn zuò yī tuán亂作一團
- yī kè一刻
- yī lù一路
- rì shèn yī rì日慎一日
- yī shǒu一手
-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
- yī sè一色
-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當百
- yī kuài一塊
- yī chū一出
- yī dǎ一打
- yǎn yǎn yī xī奄奄一息
- yī dī一滴
-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凈
- shǎng yī quàn bǎi賞一勸百
- yī jū一拘
- yī zhāo一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