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足之戒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止:懂得適可而止;足:知道滿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為戒,不要不知滿足。
出處南朝·梁·任葷《王文憲集·序》:“安以歲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ǐ zú zhī jiè
注音ㄓˇ ㄗㄨˊ ㄓ ㄐ一ㄝˋ
感情止足之戒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低聲下氣(意思解釋)
- 束手無策(意思解釋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釋)
- 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(意思解釋)
- 如法炮制(意思解釋)
- 肝膽過人(意思解釋)
- 飲水思源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(意思解釋)
- 見危致命(意思解釋)
- 逆來順受(意思解釋)
- 時至運來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經(jīng)緯天地(意思解釋)
- 戶告人曉(意思解釋)
- 倒裳索領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女生外向(意思解釋)
- 便還就孤(意思解釋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釋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恐后爭先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釋)
- 法不阿貴(意思解釋)
- 忙不擇價(意思解釋)
※ 止足之戒的意思解釋、止足之戒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(wǎng)- 成語大全-成語故事-成語接龍-成語造句-成語出處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 | 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。 |
大公無私 | 一心為公;沒有私心。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 |
書通二酉 | 比喻讀書甚多,學識豐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據(jù)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荊州記》。后因以此為喻。 |
亭亭玉立 | 形容身材碩長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麗的花木。亭亭:高聳直立的樣子;玉立:比喻身材高而美麗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給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給別人。 |
暮史朝經(jīng) | 經(jīng):指儒家經(jīng)典。晚上讀史書,早晨讀經(jīng)書。形容勤奮好學。 |
仰屋著書 | 仰:臉向上;著:寫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
行不顧言 | 顧言:顧及自己所說的話。為人處事不守信用。 |
雨散風流 | 比喻離散。 |
粗制濫造 | 粗:粗糙;濫:過多而不加以節(jié)制。原指產(chǎn)品制作粗糙;只求數(shù)量;不顧質(zhì)量。現(xiàn)也泛指工作草率;不講求質(zhì)量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滿園春色 |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(qū)別。根據(jù)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(xiàn)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慮周藻密 | 藻:辭藻,措辭。密:縝密。思路嚴謹,措詞縝密。考慮周到,辭采細密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覺能力。本指肢體神經(jīng)失去感覺;對刺激沒有感覺。形容思想不敏銳;對事物反應遲鈍;漠不關心。 |
蕩然無余 |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。 |
無計可施 | 施:施展。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。指一點辦法也沒有。 |
揮戈反日 | 揮舞兵器,趕回太陽。比喻排除困難,扭轉危局。 |
驚心悼膽 | 悼:戰(zhàn)栗。形容恐懼到極點。 |
絕路逢生 |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。 |
母夜叉 | 比喻兇悍的婦女。 |
一目十行 |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書非常快。 |
強人所難 | 強:勉強。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。 |
拳頭產(chǎn)品 | 比喻企業(yè)特有的、別人難以勝過的看家產(chǎn)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