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言庸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。猶言口是行非。
出處《尚書·堯典》:“靜言庸違,象恭滔天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jìng yán yōng wéi
注音ㄐ一ㄥˋ 一ㄢˊ ㄩㄥ ㄨㄟˊ
繁體靜言庸違
感情靜言庸違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不三不四(意思解釋)
- 鳳毛麟角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火燭銀花(意思解釋)
- 語短情長(意思解釋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釋)
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釋)
- 孝子賢孫(意思解釋)
- 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(意思解釋)
- 兵微將寡(意思解釋)
- 家無儋石(意思解釋)
-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(意思解釋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釋)
- 鮮血淋漓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妙語連珠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縱橫四海(意思解釋)
- 平時不燒香,急來抱佛腳(意思解釋)
- 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(意思解釋)
- 無所用心(意思解釋)
- 出神入化(意思解釋)
- 死胡同(意思解釋)
- 池魚之殃(意思解釋)
- 置之度外(意思解釋)
- 黯然神傷(意思解釋)
- 足履實地(意思解釋)
※ 靜言庸違的意思解釋、靜言庸違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(wǎng)- 成語大全-成語故事-成語接龍-成語造句-成語出處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視同仁 | 視:看待;仁:仁愛。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親疏。 |
不二法門 | 不二:唯一的;法門:修行的門徑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。 |
想望豐采 | 見“想望風采”。 |
揚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長條旗子。舞動著幡,敲打著鼓。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。 |
蝶粉蜂黃 |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,妝扮美容。 |
拋磚引玉 | 拋出磚頭;引來白玉。比喻用粗淺的、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;引出別人高明的、或熟的意見或作品。常用作謙詞。 |
到此為止 | 以這里為界限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夷為平地 | 夷:拉平,鏟平。鏟平使成一塊平地。 |
黃雀銜環(huán) | 黃雀銜著銀環(huán)以報答恩人。指報恩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;內(nèi)容充實。 |
樹欲靜而風不止 | 樹要靜止,風卻不停地刮著。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(fā)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(zhuǎn)移。 |
事與愿違 |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對的;其是:他自己認為是對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動不一致。 |
戰(zhàn)戰(zhàn)業(yè)業(yè) | 戒慎畏懼貌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對;正確;非:不對;錯誤。好像是對的;實際上不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不一樣。 |
信口開河 | 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(jù)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嘴唇張合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厭其煩地反復(fù)勸說與開導;婆心:老婆婆的心腸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。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(guī)勸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禱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養(yǎng)老的表示: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,設(shè)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。 |
呼風喚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;可以呼喚風雨。現(xiàn)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 |
諸如此類 |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。指與上述同類的。諸:一些;許多;如:像。 |
人盡其才 | 充分發(fā)揮每一個人的才能。盡:全部用出。 |
舉目無親 | 舉目:抬頭看。抬頭張望;沒有一個親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獨無依。 |
大勢所趨 | 大勢:總體局勢;趨:向、往。整個局勢發(fā)展的趨向。 |
勢在必行 | 行:做。從事情發(fā)展的趨勢看,必須采取行動。 |
慢條斯理 |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;不慌不忙。 |